马斯喀特

沙特阿拉伯指南地缘及历史

发布时间:2021/7/28 10:57:54   点击数:
程少为简介 http://m.39.net/pf/a_8498647.html
从阿拉伯古代文明的兴衰到伊斯兰教的演变,从各大外部势力对阿拉伯半岛的介入到如今成为无可取代的中东霸主,沙特的地缘局势经常成为观察中东地区乃至世界格局的晴雨表。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沙特这一独特的阿拉伯国家,我们从地缘局势和历史传承这两方面着手,洞悉沙特的前世今生,本文也将基于这两个视角展开。/01/沙特阿拉伯地缘

沙特阿拉伯王国东临波斯湾,西靠红海,面积占阿拉伯半岛的四分之三,是阿拉伯半岛上唯一的一个既毗邻波斯湾又濒临红海的国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沙特从西向东,地势呈由高到低的态势。西部沿红海边缘部分被塞拉特山脉的山地所覆盖。从塞拉特山脉向东穿出,则进入阿拉伯半岛的腹地。沙特内部腹地的大多数地区广布大大小小的沙漠,而从海拔上来看,这片腹地是介于山脉和平原之间的高地,统称阿拉伯高原。阿拉伯高原再往东,半岛的地形就过渡到了东部沿海平原地带。

在古代,沙特是一个被奥斯曼帝国统治和英国殖民过的国家,但那时也还没有沙特这一国名,所以在概述沙特的历史之前,先对沙特的几个重要的古代地名做个简要介绍:

内志地区

内志地区(Nejd)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中心,是沙特的地理摇篮。“内志”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是“高地”的意思,此地西部海拔米,东部则有米。内志夹在北部的大内夫得沙漠和南方鲁卜哈利沙漠之间,东部是波斯湾沿岸地带,西部是汉志山。

19世纪,英国探险家和阿拉伯学者查尔斯道蒂对内志地区有如下描述:「溪水有气无力地尖叫着,和着沙砾的噪音,它是内志各个村庄干旱少雨的土地发出的哀鸣。牛再有劲也派不上用场,这里连超过8米深的井都凿不出来。他们说,如果上帝没有创造骆驼,内志早已没了人烟。」。从这段简短的描写中,我们可以对内志地区的地理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内志地区处于阿拉伯半岛中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覆盖内志地区的,主要是一片广大的原生岩沙漠高原,上面由岩沙掩覆,广漠无垠,干旱少雨,这样的气候使得当地的农业发展和交通运输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可以说古代的内志地区是一个土地贫瘠、人烟稀少的荒凉之地,也被称作“空无所有之乡”。

内志地区东部的图伊格断崖

然而,天然形成的“沙漠环”庇护着内志地区的安全。在内志居住的居民,主要集中在三面由内夫德沙漠、代赫纳沙漠、鲁卜哈利沙漠环绕的内志高原之上,而这自北向南环绕在内志高原周围的三大沙漠分别阻止来自北部、东部和南部可能的入侵。同时,内志地区的西部被塞拉特山脉阻隔,如果入侵者想从尼罗河流域或者地中海沿线进入内志高原的话,必须沿塞拉特山脉南行到中部,再穿越山地进入内志高原,所以从西部的山地前往内志地区也是相当不便。内志地区虽然荒凉,但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安全性,一直被认为是沙特的地缘重心和发源地。沙特家族便是从内志地区的沙漠中崛起的。

内志地区主要代表城市有利雅得(Riyadh)。

汉志地区

汉志地区(Hejaz)位于沙特西部沿红海边缘,被塞拉特山脉所覆盖,这条山脉是东非大裂谷的一条边,面向红海,受地形影响,迎风坡降雨量较多,夏季从海上吹来潮湿空气至山地形成地形雨,年降水量-毫米左右,为阿拉伯半岛降水最多地区山谷中绿洲广布。如果相比于半岛腹地大部分沙漠化的阿拉伯高原,塞拉特山地当中的水源保有量,显然要高出许多。

汉志地区是伊斯兰教和早期伊斯兰文化的发祥地,境内有麦加和麦地那两座伊斯兰圣城。麦加和麦地那所选择的地点都是位于塞拉特山区之中水源最为集中的绿洲。另外,坐落在沙特西南汉志以东群山之中的塔伊夫,被称为沙特的夏都,临近麦加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山地气候条件使塔伊夫成为汉志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民间流传着“在麦加渡冬、在吉达赏春、在塔伊夫消夏”的说法。事实上,现在沙特的情况也是这样,人口最为集中的大城市,大多也聚集在西部塞拉特山脉这一线。

避暑圣地-“夏都”塔伊夫

汉志地区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既有变幻莫测的海景、又有缥缈奇幻的山色,是沙特不可多得的度假胜地。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孕育出大量历史古迹,伊斯兰教的古典融合在国际化城市的繁华之中,可以从埃及、叙利亚寻找文化寄托,而不是求助于内志地区严峻的沙漠及瓦哈比教义。

汉志地区主要代表城市有吉达(Jeddah),麦加(Macca)与塔伊夫(Taif)等。

哈萨地区

哈萨地区(Hassa)位于沙特东部代赫纳沙漠与波斯湾之间,北到科威特,南到卡塔尔,面积10.7万平方公里。相比较汉志地区和内志地区的高原,哈萨地区处于东部的平原地区,西部为萨曼高地,东部为宽约80公里的哈萨平原,南部超过一半的地域为无人居住的鲁布哈里沙漠空域。哈萨地区同样被沙漠环绕,三大沙漠最东面的代赫纳沙漠,基本把沙特在波斯湾的海岸线封闭在内。

哈萨平原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有泉源60多处,形成众多绿洲,以内陆的哈萨绿洲与沿海的卡提夫绿洲为最大。其中,哈萨绿洲是沙特东部最大的绿洲,位于东部省胡夫富市东侧,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宣布哈萨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绿洲。同时,哈萨平原也是沙特最重要农业区之一,耕地约达公顷,盛产椰枣。哈萨绿洲拥有万棵枣椰树,覆盖着沙特海湾沿岸。除此之外,哈萨平原还出产小麦、大麦、苜蓿、水果、蔬菜、水稻等经济作物,沿海还有采珠场等。

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绿洲-哈萨绿洲

哈萨地区还是世界最大石油产区之一,沙特的石油贮藏主要位于哈萨地区,包括陆上与海底有十多个大型油田。著名的有Qatif油田和世界上原油增速最快的Qatif工程。世界闻名的沙特阿美公司就位于哈萨地区的宰赫兰,多数影响世界经济的石油政策就是从这里制定的。

哈萨地区主要代表城市有达曼(Dammam),宰赫兰(Dhahran)与胡富夫(AlHofof)等。

沙特古代主要地名

/02/沙特阿拉伯历史

了解了沙特的地缘形势之后,接下来重点介绍一下沙特的历史。沙特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阿拉伯帝国时代、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时代,沙特王国初创时代和现代沙特四个阶段。

阿拉伯帝国时代

从沙特的官方名称“沙特阿拉伯王国”,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国名集合了“沙特家族”、“阿拉伯人”和“君主制度”这三个关键要素。如果我们单从历史维度来分析,毫无疑问,“阿拉伯人”这一关键要素所续存的时间显然更为悠久。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继承者建立了阿拉伯帝国,其标志性事件是年率大军进攻麦加的穆罕默德与当地抵抗力量签订确立其权威的「侯代比亚和约」,接着在年穆罕默德占领圣城麦加,这座城市与穆罕默德起家的麦地那共同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是世界古代历史上东西方跨度最长的帝国之一。

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主要疆域

9世纪后半叶起,阿拉伯帝国进入分裂和逐渐衰落时期,各地封建主或总督拥兵割据,脱离中央而独立;13世纪中叶,蒙古铁骑冲入西亚大地,阿拉伯帝国宣告灭亡。

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时代

16世纪,土耳其占领了位于阿拉伯半岛西海岸的汉志地区,成了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年,土耳其占领阿拉伯半岛西南面的也门,年占领阿拉伯半岛东部的巴林,并于年在阿曼马斯喀特击败葡萄牙人,控制了阿拉伯半岛东南面的阿曼。不久,土耳其人在与波斯人争夺伊拉克的百年之争中取得了胜利,征服了阿拉伯半岛东北角的伊拉克及波斯湾沿岸的哈萨地区。土耳其人在统治阿拉伯半岛期间,继承了悠久的伊斯兰传统并且以此管辖人数众多的阿拉伯人部族。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阿拉伯半岛

然而,土耳其人的这种统治始终未能直接渗透到阿拉伯半岛腹地,全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对于阿拉伯半岛的控制也仅仅限于西部沿海的汉志地区。奥斯曼帝国对于阿拉伯半岛腹地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处于“空心”状态,基本上是借助各地部落酋长和宗教领袖向素丹缴税、纳贡和承担徭役,可以说,土耳其人对半岛大部分地区的统治在相当程度上只是名义上的。阿拉伯半岛的内志地区长期处于地方酋长部落割据的状态,而最早的沙特国王穆罕默德·伊本·沙特就是这样一位酋长,他在接下来的政治军事活动使沙特家族走上了半岛的政治舞台,这也是现代沙特崛起的起点。

沙特王国初创时代

年前后,沙特家族的祖先在内志地区定居。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沙特家族成为内志地区三个最有势力的家族之一。从年左右到年前后,沙特家族领导的瓦哈比派军队在内志和汉志地区借助宗教和军事力量一度取得极大的扩张成果,此时阿拉伯半岛上相继出现了沙特家族建立的第一沙特王国(年-年)和第二沙特王国(年-年),作为现代沙特王国的雏形,其以利雅得周边(内志地区)而非圣城麦加或麦地(汉志地区)那为首都的决定,体现出了鲜明的家族统治特征。

第一沙特王国的兴起和覆灭

18世纪上半叶,在内志地区出现了伊斯兰教的一个新教派“瓦哈比派”。沙特家族接纳了这个新教派,并把其作为实现政治统一的思想武器,并在沙特家族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到19世纪初叶,沙特家族的势力已北达巴格达近郊、南抵亚丁湾,控制了包括圣地麦加和麦地那在内的几乎整个阿拉伯半岛。沙特家族公开宣称要由阿拉伯人来统治阿拉伯世界,瓦哈比教派则以脱离奥斯曼帝国而独立作为其政治主张。这些扩张行动也引起了奥斯曼帝国的不满。奥斯曼素丹马哈茂德二世训令埃及阿里出兵征讨沙特家族。年9月,阿里派儿子图松率一万大军侵入阿拉伯半岛。经过一年多激战,图松占领了包括麦加、麦地那在内的许多重要城镇。年,大沙特去世,沙特家族发生内讧,继位的阿卜杜拉·本·沙特(-年在位)的军事战略失误导致沙特军队大量伤亡。年,阿卜杜拉·本·沙特被迫求和。但在年,阿卜杜拉·本·沙特率瓦哈比教徒再次发动起义,阿里的长子易卜拉欣率军讨伐,年3月,在攻占了大部分起义军的据点后,易卜拉欣开始围攻沙特家族的根据地德拉伊叶。经过半年多的残酷战斗,阿卜杜拉·本·沙特被迫投降,沙特家族被迫逃往科威特和波斯湾的沿海城镇。易卜拉欣被素丹任命为汉志省督,阿拉伯半岛实际上处于埃及的统治之下。

第二沙特王国的兴起和覆灭

年,穆罕默德的孙子图尔基夺取了利雅得,建立起第二个沙特酋长国。年,图尔基的长子费萨尔继位,后在与土耳其人的一次交战中被俘,被逐放埃及。年,费萨尔从埃及逃回,重整旗鼓,于年恢复了对半岛中部的统治。年,费萨尔去世后,由于诸子争权,导致内战连绵。北部地区的夏马尔部落酋长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趁机侵入,于年占领利雅得。第二沙特王国覆没。

现代沙特的崛起

年,伊本·沙特(AbdulazizbinAbdulRahmanAlSaud,又称IbnSaud)率众自科威特攻入内志。年攻克利雅得,平定了由土耳其煽动的多次部落叛乱,确立了在内志的统治地位。伊本·沙特利用瓦哈比派的意识形态巩固封建统治,扩大领地,建立统一国家。年建立了伊赫万的农垦区希吉来。希吉来同时还是瓦哈比派的传教点和军事组织,为伊本·沙特的征战提供了一支精锐部队。一战爆发后,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和以德意志和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两大联盟在欧洲两线作战,急需有人牵制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势力,来瓦解和减轻协约国的军事压力。因而年,在英国人的支持下,伊本·沙特对奥斯曼帝国开战,进攻并夺取了哈萨地区,从而获得了东部阿拉伯湾出海口。伊本·沙特的王国与半岛西部哈希姆家族的汉志王国和北部的拉希德家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年沙特各方割据势力图

在年,伊本·沙特与英国签订《乌凯尔条约》,同英国结成盟国反对奥斯曼帝国支持下的拉希德家族。年哈希姆家族的阿里自称阿拉伯之王让其与沙特家族的矛盾渐渐激化。伊本·沙特表示,哈希姆家族自立为哈里发的行为违背了伊斯兰教的教义与传统,并谴责哈希姆家族利用麦加朝觐者获利,号召伊斯兰世界对汉志发动圣战。当然实际上参战的就是内志。年,伊本·沙特出兵攻打世仇拉希德家族,经过半年的围城战攻陷哈伊勒城,拉希德家族投降,伊本·沙特宣布自己为“内志及其归属地区苏丹”。年,内志酋长伊本·沙特进攻汉志王国,先后攻占麦加、麦地那和吉达,赶走了哈希姆家族,宣布自己为汉志和内志国王。年,与英国签订《吉达条约》。新条约废除了英国的特权,宣布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领导的国家获得独立。年9月23日,将汉志和内志两个王国合并,以本人名字定国名为“沙特阿拉伯王国”,是为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国家,这一天也被定为沙特国庆日。经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费萨尔、哈立德五代,至年6月13日,现任法赫德国王即位。

现代沙特的奠基人-伊本·沙特

/03/本篇总结

首先,阿拉伯帝国存在的三个朝代多年里,明确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地位,也为日后沙特的阿拉伯文化的形成和传播奠定了广泛的基础。

其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并未对酋长们对阿拉伯半岛统治的根基造成深层次的动摇,在奥斯曼土耳其衰落后,伊本·沙特励精图治,抓住了阿拉伯半岛出现权力真空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通过瓦哈比教派在贫穷的阿拉伯沙漠内志地区的广泛传播,使沙特家族毅然崛起。伊本·沙特充分利用了时代的馈赠,两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帝国解体、英美急于在阿拉伯半岛寻找同盟等因素,都成了伊本·沙特成功建国的有利条件。在各方势力的平衡交融之下不仅建立了内志王国,并保持了相对独立的前提下,统一了大部分阿拉伯半岛,成立了全新的阿拉伯王国。而哈希姆家族操之过急,导致其富饶的汉志一举被贫穷的内志所吞并,也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此外,在20世纪初的强权时代,不断的周旋在各大政治势力之间是小国得以生存的必备技能。这一点沙特家族统治下的内志做的很好。今天沙特阿拉伯的外交政策,例如大力推行伊斯兰文化,与超级大国(比如美国,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都有伊本·沙特王国初创时期的影子。

从阿拉伯帝国到沙特王国,沙特继承了阿拉伯世界千年文化宗教传统和地缘政治格局,沙特的统治者们始终游走在宗教与现实之间。瓦哈比运动作为现代沙特王国的意识形态基础确立了沙特统治者守护伊斯兰教圣地的地位及合法性,但是沙特王国的建立和稳定又是一代又一代沙特统治者采取现实主义策略并利用大国间矛盾冲突谋求利益的结果。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采和新能源的逐渐开发,如何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在大国之间找到新的依托,或将是沙特接下来面临的主要挑战。

-END-

欢迎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zhengyingg.com/msktdl/2268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